药用价值:
全草及嫩茎叶入药,有润肺止咳、凉血止血功效,可治虚劳咳嗽,鼻衄、吐血等症,详见后文。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全草。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全草,洗净,晒干。
【性状】:
性状鉴别: 全草密生腺毛,长20-60cm。主根细长,略木质。茎中部以上分枝较多。叶对生,基生叶略呈匙形,茎生叶披针形或矩圆形,基部阔,稍抱茎,具毛茸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紫色或粉红色。蒴果卵形,具宿萼。种子多数,有疣状突起。气微,味淡。
显微鉴别: 粉末特征:叶粉末黄绿色。
①上、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或稍弯曲,气孔直轴式及不定式。
②非腺毛2-5细胞,以2-3细胞者为多,长84-500μm,直径17-60μm,壁厚,表面疣点明显。
③草酸钙簇晶分布于叶肉细胞中,直径31-66μm,另有少数草酸钙方晶,直径约7μm。
④导管主为螺纹,可见网纹及孔纹导管,直径8-27μm。
【性味】:甘;微苦;性凉
【归经】:心;肝经
【功能主治】:养阴;清热;止血调经。主吐血;衄血;虚痨咳嗽;咯血;尿血;月经不调
【用法用量】:内服:煎汤,9-15g;或炖肉鸡。
【各家论述】:
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养阴除热。治虚弱咳嗽。
2.《陕西中草药》:止血,调经活血。治鼻衄,吐血,月经不调。
【摘录】:《中华本草》